【產業櫥窗】服務業淨零減碳的認識

服務業淨零減碳的認識

 

文:余建中(精湛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環境檢驗測定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近年來氣候變得更不可捉摸,全球各地出現的高溫、熱浪、乾旱甚至是颶風等災難時有所聞,自然界似乎正在改變過去數百數千年來運行的方式,對人類造成重大的影響,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公布「2022全球風險報告」中,將氣候風險列為未來十年內全球將面臨的最大威脅。此舉終於引爆了國際社會對淨零減碳議題的高度重視,各種減碳的名詞層出不窮,例如 SDGsESGBECCS,碳足跡,碳稅,碳中和,碳平衡,碳抵換等,都在顯示國際社會針對碳議題的關注及所採取的各種措施,無論你是否了解這些名詞的意涵,但是無疑碳排放這個議題將是未來十年全球最熱門,也是最重要的議題,跟碳排減量等有關的產業也將會蓬勃發展,例如Tesla汽車雖然本業虧損,卻在碳權上反虧為盈,近而成為全球首富,全球正掀起一波「淨零競賽」,各國政府創建各種不同的規約,限制,障礙甚至壁壘,歐盟更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的概念,要求進口歐洲的產品須依碳含量,繳交費用,以協助各國減碳進程。這些政策對企業的要求層出不窮,也會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台灣為出口導向經濟體,未來勢必面對國際碳管制更嚴的挑戰,政府也在今年宣示2050我們將達到減碳100%的碳中和目標,相關碳排的政策正積極創建及啟動,希望引領台灣產業朝向綠色轉型邁進。

環保議題長久以來似乎跟商業界沒甚麼關係,似乎這些都是工業界的問題,畢竟所有的排汙,排碳大戶都來自工業界,根據統計工業大戶的排碳佔我國碳排放量接近85%,因此政府早已針對這些產業進行盤查及查驗,各企業也做了很多因應措施,動作快的如台積電早就跟現有的綠電廠商簽約,且數量甚至涵蓋未來幾年台灣大部分的綠電產能。國外大廠亦紛紛針對 RE100提出倡議,宣示企業也將採取淨零排放措施,訂定排碳目標及期程,也同步要求旗下供應鏈廠商也要提出倡議,提出碳足跡及減碳的證據,並制定了獎勵或限制政策。加上這段時間以來綠色採購及綠色供應鏈的頻頻被媒體提及,未來所有廠商無論是貨品供應商或上業服務業都需要揭示碳排,例如零碳餐廳,碳權機位等,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既然無法避免,及早因應才是正途,排碳主要分為主動及被動兩種來源,主動排放是指工廠生產過程中使用或產生的耗碳排碳程序,這是工業界要處理的課題,另一個就是我們商業界及服務業必須要關注的被動排放,被動排放主要來源是我們使用的設備使用中所消耗的電,無論是空調,照明或電器設備,根據經濟部商業司公布的資料,我國住商部門排碳的主要來源是電力排放占87.4%,非電力排放僅占12.6%,可見用電是我們商業界,服務業主要的排碳來源,由於我國缺少能源資源,先天就居於劣勢,根據能源局110927日公告之我國109年度之電力排碳係數為0.502公斤CO2e/度,這個係數未來雖會因為使用綠電(風能,太陽能等)而減少,但現階段降低的可能性不高,因此如何讓企業儘量採取節能措施是我們主要的減碳課題,也是唯一能呈現在碳盤查及相關 ESG 課題內的加分因子。

 

其實執行溫室氣體減量,達到碳中和的主要步驟分為以下幾點

1.  提升能源效率

2.  使用再生能源 (生質能,風能)

3.  進行碳減量及碳捕捉,封存,利用等技術

4.  使用新能源(氫氣& NH3)及綠能

多數的因子都要靠政府來推動,唯一商業界能做的就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但是節能牽涉的範圍很大,主要包括空調,溫控,照明及採用綠建材等,我們當然可以透過更新更節能的空調設備,使用LED的照明,改變生活習慣,調整座位及調高室內溫度等等,但無論變更裝潢及購買設備,都需要很多的經費,更遑論如果採取綠建材成本更高,如果是新建物還好,如果是既有建物,要修改成符合綠建材的規格,還要考慮結構及室內空氣品質,所需經費更是令人難以接受。我們商業總會的各公會成員,無論是企業或服務業,大多為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無論是資源或專業能力都比不上大企業的寬裕,從企業自身來推動淨零減碳,無疑難上加難,生存都要很努力了,更遑論還要負擔轉型費用;再加上服務業的種類型態多元,各行各業的減碳方法與路徑各不相同,如何找尋適當的顧問輔導專家,進行改善等都是問題,因此期盼政府能多給予商總及成員多點資源與協助,包含輔導企業碳盤查、補助節能設備、提供賦稅減免等,以政策來引導企業節能減碳。各公會也應儘早針對產業特性,進行規劃,建立適合於行業的減碳準則及方案,商總環保促進委員會也正在規劃引進顧問團,針對各種行業專責提出研究,希望未來能協助企業挑選適合本業又符合法令的減碳措施。

在國際減碳趨勢下,2050淨零轉型,不只是政府的挑戰,也是台灣產業界及學術界的共同挑戰,透過產、官、學三方共同合作,才是台灣淨零轉型的成功關鍵。因此呼籲商總各會員公會應及早因應,發展適合企業自身的低碳轉型策略,除了上述的減碳措施外,還包括汰換老舊耗能的機器設備、使用再生能源發電、開發碳足跡商品等策略,並訂短中長期減碳目標,打下企業永續經營的良好基礎,來提升自身企業價值與競爭力,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