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服務業與淨零轉型-邁向綠色經濟的未來

服務業與淨零轉型-邁向綠色經濟的未來

 

文:余建中(精湛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環境檢驗測定商業同業公會創會理事長)

 

    綠色經濟是現今討論最多的重要課題,是指以保護環境和生態為目標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綠色經濟」一詞,最早是源自於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David William Pearce)於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的藍圖》,書中指出經濟發展必須是符合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都可承受的,不會因盲目追求經濟成長而造成社會分裂和生態危機,亦不會耗竭自然資源而使經濟無法持續發展,主張從社會及生態條件出發,建立一種“可承受的經濟”模式。

    2011年聯合國環境署(UNEP)發表的《綠色經濟報告》認為,要實現綠色經濟,經濟發展不僅要高效,而且要公平。公平意味著各國在發展經濟時要確保低碳、資源高效利用和社會包容,2022年又定義,綠色經濟是以環境、經濟及社會三大面向作為主軸,藉由綠色投資、綠色營運等活動來推動低碳成長,並提高資源及能源的利用率。

    近年來全球在經濟、環境及社會上面臨的挑戰,例如貧富不均、氣候變遷、疫情的衝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性別平權等議題,這些看似不相關實質上卻環環相扣的全球危機,深深影響未來產業的布局,更顯示出「綠色經濟」之重要性。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COP 24)前夕所發布之「2018世界綠色經濟報告:驅動商業、金融及政策創新」中指出,綠色經濟的高度發展需大量的技術創新,這些創新可創造超過6,500萬個工作機會,顯示綠色的商機無限。

    服務業由於企業規模差異很大,對這些課題的認知也有很大的落差,相對工業及大型企業弱勢不少,且由於中小企業規模不大,群體過多,政府的投資與照顧相對較少。因此在探討服務業與淨零轉型的問題時,常會因基礎認知不足,在人云亦云的狀況下,容易發生過度焦慮,錯誤投資等轉型常見的盲區,造成服務業企業主的金錢及時間損失,從而產生更高的焦慮感與失落感,對企業本身及國家整體經濟及綠色經濟觀念的建立都有負面的影響。

    具體而言,綠色經濟主要指所有跟經濟有關的活動,都用於增進地球的自然本質、降低自然資源的耗竭與相關的環境風險,因此必須多方考量,一般可以考量以下幾個面向:(1)改進能源的管理,使用再生能源,選取低碳的運輸方式、(2)加強土地及建築的管理,儘量採用綠建築、綠建材,進行永續方向的土地管理,(3)永續的廢棄物及水資源管理、(4)永續農業及漁業的發展、(5)新添設備或技術時考慮潔淨科技等等。

    未來無論是貨品供應商或上下游服務業都需要揭示產品包括服務的碳排,服務業多屬於範疇二或範疇三的被動排放,碳排的主要來源是營業設備運行過程中所消耗的電,包括空調、照明或電器等,臺灣現行的電力排碳係數為0.502公斤CO2e/度,雖然這個係數未來會因使用綠電(風能、太陽能等)而減少,但卻並非我們自己可以掌控。因此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既有及新設設備的能源使用效率,包括使用更節能的空調設備,先進的控制裝置,更節能的照明等,相關建築採用認證的綠建材及綠色裝修材料等,建築及室內設計部分考量自然採光、自然通風,更流暢的換氣系統等等,這些方向能早日切入,雖然會在初期增加資金投入,但未來卻可能可以節省更多的工作及投資,取捨之間值得深究。

    綠色經濟在未來的發展上已經是無可避免,在歐美日等國,經過長期的教育及綠色生活的觀念多方推展下,許多服務產業都已逐漸轉變,並不斷的教育消費者,形成共識,如餐旅服務業開始進行減碳認證例如碳中和餐廳、碳認證的班機、火車,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等也比比皆是,當地居民在適應後,綠色生活大行其道,從素食餐廳在歐洲的蓬勃發展可見一斑,在歐洲的餐廳菜單中,素肉或素食標示一定會在菜單中,各級飯店都會明確揭示,為了環保及綠色,房間的打掃會減為每兩或三天一次,使用過的毛巾如果可以接受重複使用就放在架子。除了可節省洗劑的消耗(減少生產及後續處理的過程與碳排),也可以節省人力消耗,但消費者也需要教育,因為服務減少了,消費者花同樣的錢,感覺服務卻相對縮水了,但人們卻愈來愈習以為常,這些觀念的轉變,可見綠色教育的成效,這些也都在不斷地改變我們的未來與企業的發展。

    減塑也是很明顯的例子,透過政府的政策手段與教育的宣導,減少塑膠袋的使用,也已經成為常規,使用塑膠袋必須額外付費,造成不便,但隨之而生的就是各種環保袋產業的興起,由於每個人都需要,近幾年來從簡單的發展到外觀實用及美化,更邁入精品化,帶動整個產業的異向發展。

    飲水容器亦然,過去統計數字都顯示塑膠容器中,消耗最多的是冷飲杯及吸管,現在限制了廠商就開始從傳統保溫杯更改設計為保冷杯且自帶吸管,經過網路及媒體的多方倡導,這些廠家的商品有些都已經進駐在國內外高級的百貨公司,置身精品與時尚序列中,在許多相對老牌的品牌中脫穎而出,倡導綠色及時尚的概念,這些就是綠色經濟的延伸。

    綠色印刷也是重要一環,業者透過更改印刷裝置,使印刷過程中能自動回收油墨,大量減少油墨的使用及處理廢棄油墨的工序及消耗,同時愈來愈多的電子支付系統的應用,也大大的減少紙幣的印刷,及交易過程衍生的人力物力消耗。

    由以上相關案例可以看見綠色經濟觀念的導入與推展是無可避免,也是未來商機的所在,儘早了解各自產業可以採取的因應手段,可避免未來無數的困擾與損耗,為促使服務業能早點啟動避免衝擊,各別商業公會都應責無旁貸,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身為各行各業的服務總會,更是早已注意此項趨勢,積極運作,但也特別需要政府主管機關的支持與響應,以便能提供精準的教育及輔導,導引服務業走向正確的轉型準備,儘早發展綠色經濟相關的永續商業模式,取得未來綠色經濟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