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川普2.0對臺灣經濟的影響與因應

川普2.0對臺灣經濟的影響與因應

 

文: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川普即將上任引起舉世的矚目,尤其是上任第一天就頒布了100個新政命令。就職演說的重點包括三個部分:第一,保障國家安全;第二,政治議程常調整;以及第三,經濟模式的重塑。影響臺灣最大的部分則在於經濟模式的重塑,包括能源政策、經濟與貿易政策,以及技術與創新。其中能源政策的主要內涵包括:大幅降低能源價格、補充戰略石油儲備,終止綠色新政及電動車強制規定。在經濟貿易政策上,則強調重建美國製造業、促進出口,對外國商品徵收關稅,設立外部稅務署,以及支持本土汽車產業復興、保護就業。

 

就降低能源價格而言,美國到府增釋放戰備儲油、大幅增產石油、頁岩油,有助於降低石油的價格,對全球的景氣有利。但能否有效降低通貨膨脹率仍在未定之天,因為現在物價的上漲只要來自於服務業價格的僵硬性。一旦服務業價格居高不下,美國降低利率的可能性隨之降低,全球的資金將持續緊俏,對全球經濟復甦不利。而降息緩慢,美元維持在高點,美元貿易逆差不易下滑,將使川普採取更嚴格的關稅政策或三○一條款的報復,來降低可能的貿易逆差,可能導致全球貿易無法擴展,臺灣的出口也可能受到影響。

其次,川普終止綠色新政及強制電動車的規定,雖使臺灣輸美業者喘口氣,但無法抵擋全球淨零排放的浪潮。

 

至於關税的課徵,對臺灣的可能影響最大,目前只公佈對加拿大、墨西哥課25%,對中國可能課徵10%的關稅。對加拿大、墨西哥課高額關稅旨在對其管制非法移民及毒品不力,是否屬於談判策略的應用,主要目的在於要求加拿大、墨西哥嚴格管制非法移民及毒品,而非對全球性通盤課關稅,如此對臺灣的衝擊比較小。不過,最近又傳出可能對臺灣的半導體課徵100%關稅。一旦課徵如此高的關稅,雖對高毛利率的臺積電影響小,因為關稅可以轉嫁給委託代工廠商;但其他成熟製程的代工及下游封測廠,毛利率較低且轉嫁關稅不易,應審慎觀察。最好是事前準備好談判籌碼,以換取關稅的消除或降低。

再者,最近川普又公布對進口美國的鋼鋁產品加徵25%關稅,不過,根據分析,臺灣鋼鋁出口美國比例不算太低,有一定程度衝擊。此外,川普跳過比較冗長的301條款調查程序,用「單挑」方式對個別國家課稅,尤其是臺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不少(600億美元左右),加上占GDP比重高,位居全球前幾名,仍應該持續關切後續川普的政策走向。

 

當然,對墨西哥課徵25%關稅,對於臺灣不少伺服器、工具機相關廠商前往墨西哥投資,是比較不利的消息,政府可以透過海外辦事處協助提供更進一步的資訊,以趨吉避凶。

在臺灣和美國的談判籌碼上,成為美國再工業化的策略夥伴是臺灣可以使得上力的地方。臺灣在石化、工具機、汽車零組件、電子資訊與半導體都有相當完整的供應鏈,也是美國重啟製造業的重要策略性夥伴。政府可以透過臺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增加製造業對美國的投資及人才培訓,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使川普由反中轉變為友臺,換取美國對臺灣關稅的降低、半導體的寬容、綠色通道,以及協助臺灣對印度、墨西哥投資障礙的排除。

 

至於在服務業上,臺灣半導體、製造業對海外投資,如果能形成產業群聚、臺灣村,可以帶動臺灣食品、餐飲服務業的出口,塑造臺灣服務業的品牌效應,進而帶動更多觀光客來臺。如此,將有利服務業的發展,也是政府在對外投資時,可以加強考量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