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2025超高齡臺灣 商總辦理「樂齡健康論壇」

2025超高齡臺灣 商總辦理「樂齡健康論壇」

 

文:謝佳妤(全國商業總會商業團體事務協調中心專員)

       2025年,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社會結構、經濟發展及健康照護體系將面臨深刻變化。根據統計,臺灣高齡人口已突破470萬,並持續增長,現今每五人中就有一位是長者。因此,提升高齡族群的生活品質成為當前最重要的社會議題。隨著健康照護需求急劇增加,如何為高齡族群提供有效的長期照護與健康管理服務,成為臺灣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這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挑戰,也是全社會必須攜手合作的問題,尤其面對逐年增長的老年人口,如何確保他們享有尊嚴、健康與保障的生活成為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於202519日舉辦了「ESG樂齡健康長照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分享養生與保險相關議題,探討如何透過預防醫學、健康促進和財務規劃等手段,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論壇中,專家強調養生與保險在長期照護中的重要性,並提出具體對策,幫助高齡者在健康與經濟上獲得更好保障。這些討論不僅關注高齡族群的健康需求,也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促使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應對人口老化的挑戰,讓臺灣在面對超高齡社會時,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社會的目標。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指出,臺灣死亡率已超過出生率,這一人口結構變化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影響國家發展的重大挑戰,這對國家整體發展有深遠影響。為應對此趨勢,商總三年前成立健康長照發展委員會,旨在為國家提供建設性建議,協助發展有效的健康長照體系。商總旗下擁有162個商會,其中許多商會服務於醫療與健康產業,這些商會在這一領域扮演著關鍵角色。許理事長表示,健康老化不僅是政策問題,更是每個人的社會責任,大家應攜手合作,讓民眾「活得快樂、活得健康」,同時降低社會醫療負擔。

  許理事長強調,未來應更加重視「預防重於治療」的理念。他認為,健康促進和保健措施是減少長期照護需求的關鍵,透過積極的健康管理和早期檢查,能有效降低罹病風險,進而減少醫療支出。他還提出一個創新的保險機制,將健康促進和保險結合,例如,如果民眾每天步行達到6000步,便可享有保費折扣。這不僅能夠鼓勵民眾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還能在經濟上激勵他們,達到減少醫療費用的效果。期望未來隨著科技進步,人們能夠藉助健康管理技術,減少就醫需求,真正實現健康快樂的人生。這一理念的提出,無疑將促使整個社會對預防醫學有更深的重視。

 

  衛生福利部周志浩次長在論壇上強調,面對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政府、企業與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打造完善的長期照護體系。更指出,衛福部每年投入百億元於健康照護及醫療支出,但大多集中在疾病治療,對預防與健康促進的投入較少。為改善此情況,衛福部已推動社區整合服務及長照保險政策,期待藉由公私協作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周次長呼籲各界積極參與,幫助創造一個既健康又充滿尊嚴的老年生活環境。政府與企業應聯手合作,推動長期照護體系的改革,尤其在高齡人口的需求方面,應加強對長照資源的整合與提升。

 

  論壇主席商總健康長照產業發展委員會謝德璋主委在開場致詞中表示,隨著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樂齡族群面臨的健康與生活挑戰日益嚴峻。少子化與高齡化使臺灣的老齡化問題更加迫切,這不僅是政府與企業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共同使命。期望透過論壇,集思廣益,為未來健康長照體系提供具體建議,讓更多高齡者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本次論壇由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主辦,與中華華人講師聯盟及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共同協辦,並獲得15家知名企業支持。活動匯聚來自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內容豐富多元。論壇由陶聲洋防癌基金會王禎鈺總監帶領300位嘉賓跳保健舞開場,為寒冬中的現場帶來暖意,並讓與會者在輕鬆氛圍中放鬆身心、舒展筋骨,喚醒活力。王總監強調,良好的運動習慣能顯著降低慢性病風險,並提升身心健康。尤其是對高齡族群而言,保持適當運動量有助於提升體力,並改善心理健康,這也是健康老化的關鍵。

 

隨後,臺灣大學蘇大成教授分享「長壽與健康的妙方」,提出實用的健康管理建議,強調預防醫學、疾病管理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性。也指出,長壽並不等同於高品質的生活,若缺乏健康管理,老年生活可能面臨各種健康問題,如慢性病與行動不便。蘇教授建議,樂齡族群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關注血壓、血糖和膽固醇等指標,並結合適當運動與均衡飲食維持健康。

 

擁有超過6000萬次YouTube觀看的健康達人鄭雲龍也現場分享維持健康的關鍵,並探討脊椎健康對老年生活品質的影響,提出姿勢管理、核心肌群訓練和動態生活方式建議。他強調,許多老年人因姿勢不良導致腰痠背痛,甚至影響日常活動,因此,現場利用簡單的桌子作為輔助工具,親自示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輕鬆進行健康運動,建立正確坐姿、站姿和睡姿,並適時進行脊椎保健運動,提升生活品質。

 

本次論壇不僅關注個人健康,還探討企業如何履行ESG(環境、社會、治理)責任,推動長照產業發展。中華華人講師聯盟理事長吳佰鴻主持論壇,並邀請95歲的「臺灣防癌之父」陳光耀博士,分享如何在高齡保持健康與活力。這一案例激勵了與會者,讓大家意識到健康不僅是年齡問題,也是生活品質的重要體現。

 

保險業專家探討安養產業與保險結合模式。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探討該模式,台新人壽總經理戴朝暉則深入剖析超高齡社會中,保險業應承擔的責任與使命,並提出如何加強保險產品中的健康管理功能,幫助高齡族群在享受醫療照護的同時有效管理健康風險。

最後,擁有51年保險業資歷的商業總會長照委員會副主委陳亦純,從財務角度強調退休金、保險規劃、法律與傳承的重要性,確保資產穩健管理,減少未來風險。詳細解說樂齡族群如何進行安養規劃及資產傳承,提供高齡者與其家庭在財務規劃上的建議。他強調,臺灣平均壽命延長,許多長者退休後的生活可能長達二、三十年,若沒有妥善的財務規劃,容易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因此,建議樂齡族群提早進行退休規劃,確保老年生活的財務安全。此外,適當的財產傳承與法律規劃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避免因遺產糾紛影響家人關係。

 

ESG樂齡健康長照論壇」透過專業分享與多方對話,深入探討臺灣高齡化社會面臨的挑戰與解決方案。隨著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峻,將對社會結構、經濟發展與健康照護體系造成巨大的壓力。論壇強調,面對未來挑戰,產官學界必須合作推動預防醫學、健康促進、長照體系優化與保險改革,才能有效應對高齡化問題,並確保臺灣民眾享有更健康、更幸福的老年生活。專家呼籲,各界應共同努力,整合政策、科技與社會資源,推動健康老化的全面實施。這不僅是為了高齡者的福祉,更是確保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必要步驟。

 

專家在論壇中強調「健康老化」的重要性,認為老年人應延長生命的同時提升生活品質。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如何確保每位高齡者享有尊嚴、健康和保障的晚年生活,成為當前社會的核心議題。專家建議,未來應提高民眾的健康意識,特別是在預防疾病與促進健康方面,應重視早期介入,同時積極進行財務規劃,保障老年生活的經濟基礎。此外,身心靈的平衡也是「健康老化」的關鍵。專家認為,精神健康的支持對高齡族群至關重要,有助於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保持積極與充實的晚年生活。實務經驗分享使與會者深刻理解,長壽不僅是延長生命,更要提升生活品質,這需要綜合健康管理、心理支持與財務保障等多方面措施,並依賴政府、企業與社會機構的共同努力來實現。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舉辦「ESG樂齡健康長照論壇」,共創高齡友善未來。

本次論壇聚焦ESG理念下的樂齡健康與長照議題,邀請專家學者與社會各界共同探討高齡照護未來發展,致力於提升銀髮族生活品質,推動高齡友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