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善用關稅工程策略降低川普關稅衝擊

善用關稅工程策略降低川普關稅衝擊

文:徐志明(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專任副教授/本會環境永續委員會委員)

一、前言

川普政府對臺灣設定的高額對等關稅,持續影響臺灣的出口貿易。對於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內產業而言,如何降低關稅衝擊,是目前多數製造業廠商需要嚴肅面對的課題。雖然,美國關稅的壓力,看似主要由輸美商品的相關製造業承受;然而,其他產業也難以幸免於難,一旦輸美商品的製造活動減緩,勢將連帶影響其對若干服務業之消費,特別是那些與製造業供應鏈關係密切的服務產業,將因需求量縮而受到波及。

受對等關稅間接衝擊之服務產業,主要為與製造業訂單及出貨相關聯之服務業類型,包括倉儲、物流、報關、海陸空運輸、工廠團膳餐飲供應業者等。同時,出口悲觀亦可能會減少企業未來投資的相關規畫,進一步影響對許多工商專業服務,例如金融、法律、會計、顧問等業別的需求。因此,從中長期來看,對等關稅是全面性、逐步性地對國內整體產業之營運及經濟發展發生負面作用。

面對輸美關稅海嘯,第一線的製造業廠商應及時調整營運策略,以因應市場的變化,降低關稅風險,並維持國際競爭力。準此,本文將探討製造業廠商因應等關稅之主要策略,並聚焦關稅工程(Tariff Engineering)策略的應用,提供業者參酌,希望能幫助相關產業減輕關稅衝擊。

 

二、企業因應關稅調整之策略選擇

綜合國外大型事務所提供的管理顧問建議,國內製造業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可採行之策略,包括供應鏈重組(Supply Chain Restructuring)、關稅工程、貨品進駐對外貿易區(Foreign Trade Zones,簡稱FTZ)及策略性產品出口安排(Strategic Product Staging)等四種。

(一) 供應鏈重組

國內具產品研發或品牌創造能力之企業,可透過專利技術移轉或商標授權,委外生產,重新配置全球化之生產基地,將部分製造移出高關稅區,例如中國或印度,而轉往低關稅國家,藉此降低關稅成本。

此策略的優點在於可獲得長期關稅豁免、使供應鏈更具韌性,但相對必須克服生產基地轉移成本高、需重新建立對被授權廠商之品質控管、短期無法達到效果等困難,同時,目前適用川普關稅的低稅率國家有限,且多數為日韓等高科技國家或如英國、歐盟、澳洲等全球戰略夥伴,均屬於製造業生產成本更高之國家或地區,重組供應鏈的目標市場及廠商選擇非常有限。
(二) 關稅工程

「關稅工程」是透過改變產品設計及產品適用的稅則分類(Harmonized Tariff Schedule,簡稱HTS),以降低關稅。例如調整材料比例、增減商品功能或外型的變化,或將產品零件分拆運輸至美國境內再組裝,以適用比成品低的稅率。

此策略的優點,在於只需針對現有產品進行小幅修改,可短期迅速發生效果。但廠商必須熟悉海關稅則(HTS)分類及關稅稽徵實務,若操作不慎,企業因而遭到課稅補稅或裁罰,甚至重罪起訴的法律風險較高,可能伴隨較高的訴訟成本。

(三) 貨品進駐對外貿易區

美國在境內設有對外貿易區(FTZ),即自由貿易區。國外進口的貨物暫貯在此區域內,得暫不繳納關稅,正式進入到美國市場才加以課徵,再出口貨物則可免稅。其優點在於可方便遞延課稅現金流,製造商亦可選擇以零件或成品價格計算稅額。其缺點在於需事先申請核准,若FTZ距市場較遠,亦可能會增加倉儲運輸等管理成本。

(四) 策略性產品出口安排

策略性產品出口安排主要是透過調整產品出口時程,以避開高關稅,例如在關稅生效前或緩衝期出口,或暫存保稅倉庫,等待政策變化等。其優點在於操作簡單,靈活性高,並能在短期內產生節稅效果。其挑戰在於此一策略屬短期操作手段,必須考量保稅倉的存貨庫存壓力。

若針對上述四大策略進行綜合比較,長期較適合重組供應鏈及利用外貿區,短中期則可採取關稅工程及策略性產品出口安排。川普貿易政策詭譎多變,對業者而言,並沒有單一的萬全之策,必需依據產品特性及市場變化,調整生產及出口模式與資源配置,選擇一種或多種組合,對出口商品進行生產及銷售規畫。

 

三、關稅工程策略之實施與挑戰

(一) 概述

關稅工程早在19世紀的美國就已經出現,長久以往都是商品製造業廠商的重要節稅工具。關稅工程屬於企業的合法節稅作為,其作法是透過改變產品的材料、結構或設計特徵,使產品被歸類為適用較低HTS的不同品項。最有名的案例是:運動鞋品牌Converse在其運動鞋底加上一層毛氈,使其被歸類為拖鞋,進口美國時,則適用較低關稅稅率。其他常見的關稅工程方法尚有:將貨物拆分成較小的價值單位,以符合免稅門檻。

(二) 策略實施原則

實施原則上,要達到關稅工程的節稅效果,製造商必須依靠產品設計師、法律或稅務團隊與物流報關專家的跨業合作,確保策略之創新且合法。首先,產品設計師必須事先精準分析產品的材料、用途與特徵,並在設計階段就納入考量。只要更換材質或調整包裝方式,經常便能產生明顯的關稅差異。其次,法律、稅務及物流報關團隊必須精通美國HTS,熟悉進口商品如何分類,並有能力分析商品原型設計、產品特徵、材料或用途之布局如何影響HTS的關稅分類及適用,同時,優質的法律、稅務及物流報關服務團隊,都應該時刻關注國際貿易的趨勢,隨時掌握影響目標市場出口貿易及關稅政策,甚至地緣政治的發展。

再者,任何策略的實施上,都必須重視法規遵循及紀錄保存,特別是高度依賴法規選擇的關稅工程。業者要讓關稅工程長期合法並有效果,必須嚴格遵守下列實施原則:

1. 保留完整紀錄:從產品設計、生產、出口、選擇分類依據與修改等,廠商相關書面記錄及理由皆必須有系統地完整記載及保存。

2. 專業團隊間相互高效率的協作:製造商必須與法律、稅務顧問及物流報關業者密切協作,確保出口美國關稅的申報程序,正確無誤。

3. 定期追蹤政策變化,調整策略:隨時檢視關稅變化,調整產品策略。

4. 避免投機行為:由於美國海關執法上,會嚴格監控過濾可疑分類,因此,出口產品調整上,應避免過度巧妙的HTS分類選擇安排,以免引起美國海關的質疑。

(三) 風險與挑戰

國內廠商實施關稅工程時,也存在幾項困難點及風險,值得思考:

1. 國內製造業接單生產居多,產品調整主導性低

由於受關稅衝擊的國內製造業,多數屬於接單生產的傳產代工(OEM)業者,對對產品生產的自主性較低,因此,在實施關稅工程前,必須事先與買方進行充分溝通,才有可能順利調整改變產品設計與生產細節,避免違約。

2. 法規認定有模糊空間,分類爭議風險高

美國HTS關稅分類,高度依賴海關在現場對產品特性與材質的裁量判斷。有時,些微的調整產品設計,可能不足以改變分類,甚至被海關認定是「刻意避稅」,而導致產品被重新認定,引發補稅或罰款等法律爭議。若無法說服海關或法院,調整或改變商品具備商業合理性,是「為增加產品價值而非為了避稅」,仍有可能最終被認定為稅務不當操作的違法風險。簡言之,海關或司法機關認定缺乏商業合理性,就會影響HTS的分類結果。

3. 提高供應鏈的複雜度與責任風險

實施關稅工程需要設計、法律、稅務、物流報關等多方合作,提高供應鏈的複雜程度,一旦執行程序上存在誤差或資訊不完整,廠商將面臨法律責任風險。

4. 美國海關持續強化監控,增加不確定因素

若長期有大量廠商實施關稅工程來避稅,海關相關執法政策,勢必會伴隨國際貿易實務產生變化,最可預見的結果,是美國海關可能限縮HTS分類裁量或審查標準,使得現在可行的設計或分類結果,未來未必可行,將使業者增加未來操作上的不確定性。

5. 關稅工程的實施應考量關稅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未來,關稅管理的AI化,將使美國海關對於進口商品適用HTS的分類判斷更加快速精準,而永續與綠色貿易,亦可能促使改變產品分類標準。因此,企業必須考慮這些可能的未來趨勢變化,並適當列入關稅工程策略的實施變因。

 

四、結論與建議

國內出口產業在對抗川普關稅時,不僅要達到關稅成本優化,更需確保關稅策略實施時,能落實法律風險管控。關稅工程是產業在因應川普關稅,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出口導向產業透過這項關稅策略,能一定程度地合法地享受節稅優惠。然而,這並非「一招制勝」,而是需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嚴謹的保存紀錄及符合法律界限的操作等充分配合,才能在節省關稅成本的同時,避免潛在的法律爭議。

對於國內出口業者來說,實施關稅工程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因此,本文建議,應以「具備合理商業上的經濟動機為基礎」,執行合法節稅的措施。為應付海關裁量判斷的人為差異,應事先盡量進行不同HTS適用的模擬分析。在商業合理性的解釋方面,除保留改變商品的必要證據外,為提高被認可的機率,必要時,可向海關申請預先裁定(ruling)。最後,要設定符合法規遵循要求的內控流程,慎選供應鏈夥伴與專業服務團隊,並定期檢核操作可靠性,方能有效降低風險。

 

參考文獻

1.   Bao, A. 2025, June 18. ‘Tariff engineering’ is making a comeback as businesses employ creative ways to skirt higher duties. CNBC. https://www.cnbc.com/2025/06/18/businesses-tweak-products-to-qualify-for-lowter-tariffed-categories-.html

2.   Bruni, C.H. & Beutling, N. 2025, March 20. Is tariff engineering the right approach for customs optimisation? PwC Switzerland. https://www.pwc.ch/en/insights/custom-ised/tariff-engineering-customs-optimisation.html

3.   eCorn Agency. 2025, August 12. How to avoid Trump tariffs in 2025: Expert strategies. https://www.ecorn.agency/blog/avoid-trump-tariffs

4.   Heeren, P. et al 2025, March 25. Tariff mitigation through alternative sourcing: Navigating customs country of origin compliance risks. Trade Compliance Resource Hub. https://www.tradecomplianceresourcehub.com/2025/03/25/tariff-mitigation-through-alternative-sourcing-navigating-customs-country-of-origin-compliance-risks

5.   Singha, A. 2025, July 22. Tariff engineering: How companies are outsmarting Trump. The Economic Times.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international/global-trends/tariff-engineering-how-companies-are-outsmarting-trump/printarticle/12281%E2%80%A6

6.   經濟國際貿易署,美關稅讓免稅「自貿區」爆紅,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