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關稅出爐 觀察全球匯率變化
文:林俊宏(逢甲大學財經法律所教授兼公司治理中心主任)
一、美國新關稅牽動全球匯率
美國總統川普展開新任期後,表明將使用對等關稅措施來解決美國長久以來的財政赤字及貿易逆差問題,經過與全球主要貿易夥伴多次磋商談判,川普政府於2025年7月先後分別公告各國對等關稅,介於10%-41%,預計8月7日生效,關稅翻牌牽動匯率變化,關稅政策牽動市場信心,目前仍以對美元匯率及外資走向等為全球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而美元匯率目前最重要的仍是美國經濟表現,這將牽動聯準會後續降息決策,由於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的言論常與總統川普意見相左,而聯準會判斷主要依據美國就業及通膨數據,依美國先前公布的數據表現遜於預期,經濟前景擔憂重燃,就資金流向而言,全球資產避險情緒升溫,導致美國總統川普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壓力更大,至於關稅效應是否真正發酵,仍等待市場及外資挹注方向來觀察。
全球匯率變化在新關稅出爐後,可由稅率等級不同及區域政經情勢加以分析,第一部分,美國與傳統盟友日本、歐盟經過多次磋商讓步、美國對日本、歐盟對等關稅稅率設定為15%,日本、歐盟為相對較大且成熟的經濟體,貨幣政策一向平穩,在對等關稅確定後,為抵銷稅率衝擊,其匯巿表現較弱,回到上下微幅調整格局。再者,美國與南韓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南韓之關稅稅率設定為15%,與主要競爭對手日本都爭取到比較低的稅率,抵減南韓在提高企業稅率等財政改革之,使韓元走勢呈利多局面。第二部分是對美貿易逆差較大的開發中國家,東南亞多國包括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為19 %,越南為20 %,因在期待範圍之中,匯率走勢上下相對平穩,但面對美國強力經濟威脅下,亞幣表現普遍走弱。第三部分則是對美在區域政治經濟局勢有關的地區大國,例如印度,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就印度及俄羅斯能源交易對印度該國予以額外巨額懲罰性關稅,導致印度股巿遭外資賣超最為嚴重,匯巿看跌,美印關係急速惡化。至於中國從2018年至今,美中貿易戰多次交手,美國總統川普展開新任期後,美中經過多輪貿易談判,但未如一般預期,對中國對等關稅稅率,後續將由川普做出最終決定,使人民幣不如其他亞幣呈現較為走穩的局面,面臨更大壓力。
相較於主要競爭對手日本、韓國稅率都談到15%,臺灣面臨巨大壓力,在關稅利空加上外資匯出力道疊加,新臺幣一路走弱且貶勢加劇,外匯市場對關稅議題的敏感也導致資金傾向轉向美元避險,加上美元走強,亞幣整體承壓,也連帶影響新臺幣表現。另一方面,雖然美國新對等關稅出爐,但在半導體行業關稅上,川普宣布將對所有輸美晶片、半導體開徵高達100%關稅,至於在美設廠或正在美國設廠可獲得豁免,由於台積電在美設廠可望豁免,市場解讀台積電可望受惠。隨著半導體關稅出爐,在美國總統強大壓力下,聯準會降息預期轉濃,臺灣匯率因半導體關稅出爐,且臺股漲勢及外資匯入,使美元偏弱,造就臺幣升值因素疊加,新臺幣得以一甩陰霾,展開強勁升勢,接下來如果臺股持續攻高,吸引熱錢湧入,有利新臺幣維持升勢。雖然半導體關稅出爐後,對台積電利多吸引外資匯入,但外資的後續布局及美元回彈,新臺幣重回趨貶走勢,使新臺幣因半導體關稅利空出盡展開的猛烈升勢,猶如曇花一現。
至於藥品關稅上,川普政府致函17家全球大藥廠要求限期60天內大幅調降美國的藥品售價,以不高於先進國家水準為原則,或提報改善計畫;半導體及藥品關稅等行業關稅結果揭曉,增添市場擾動,所幸川普政府公布新對等關稅政策,仍保留與各國後續談判空間,預期美國經濟短暫放緩但不至於陷入衰退,經濟動能可望隨減稅政策發酵而逐步回升,伴隨聯準會有望降息營造寬鬆資金環境,目前新臺幣仍處於偏貶格局,短期內趨勢尚未改變,目前市場資訊有限,許多細節仍未明朗。例如臺灣實際會面臨多少關稅談判代價?空間有多大?這些都會左右未來匯市走向,但隨著關稅不確定性陸續消除,新臺幣匯率仍偏弱整理。
二、因應美國關稅政策提供的補助措施
美國對臺灣對等關稅公告20%正式實施,對臺灣出口產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的巨大壓力。政府對於業者所反映之各項營運問題,啟動「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針對特定產品實施20%的暫時性稅率,先以「移緩濟急」方式祭出四大措施、總計加碼460億元,以減緩進出口衝擊並協助受影響產業進行調整。這四大措施包括「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加碼」、「研發轉型補助」以及「爭取海外訂單」。目的是幫助業者解決資金周轉困難、升級設備、提升技術、開發海外市場,整體提升產業韌性。主要亮點為優惠貸款方案,加碼110億元,並協助企業轉型升級、搶攻海外,補助最高4,000萬。並放寬申請資格與簡化申請文件,以解決業者資金周轉困境,與強化研發創新及汰舊換新設備,以提升技術門檻並加強海外市場布局,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強化產業韌性。
在「外銷貸款優惠保證」部分,針對受關稅影響的進出口廠商提供保證額度及成數優惠,以 60億元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每家可申請保證額度最高6,000萬元、保證成數9.5成,並享有最長兩年的保證手續費減免;非中小微企業每家保證額度最高可達1億元,保證成數8至9成,以金融支持產業外銷。
「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則加碼50億元,針對依法登記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最高3,500萬元、利率不超過2.22%的優惠貸款。同時,若貸款金額在250萬元以下,還能享有1.5%的利息補貼、為期6個月,並提供最低9成的信用保證,若貸款100萬元以下者,甚至享有10成保證成數。
在「研發轉型補助」部分,針對受美國關稅影響製造業,政府編列250億元專為促進產業技術升級與轉型,提供研發創新及設備汰舊換新補助,中小企業個案補助每案最高可申請500萬元。若為產業聯盟合作,則補助額度可達4,000萬元,補助範圍涵蓋雙軸轉型、技術加值、跨域整合及行銷推廣等,以開發更精密及更高規格產品或技術,並拓展海外市場,每案最多可補助總經費的40%,協助業者購置全新研發、檢測與生產設備,提升技術能量,維繫產業競爭力。
最後,在「爭取海外訂單」方面,政府也加碼100億元提供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的出進口廠商補助,補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單一企業補助每家最高500萬元,聯合申請補助最高2,000萬元,補助項目包括設立海外展示中心、服務維修據點、發貨倉庫,或新增代理商及經銷商等,主要協助企業加速全球布局。除了補助之外,經濟部與公股行庫合作設計中小企業專屬的匯率避險金融商品,方案朝三大方向設計,包括銀行讓利、提供優惠匯率、免收手續費及保證金,並由公私銀行在官網設置專區,提供專人協助。此次以遠期外匯為主,因其操作簡單、避險效果明確。並且該專案為純金融商品,非補貼形式,目前各銀行配合意願高,有些更已提前提供相關優惠,經濟部馬上辦服務中心也會同步上架,並搭配圖卡說明及宣傳資料,協助企業快速了解。
三、觀察代結論
儘管在美國新關稅壓力下,新臺幣短時間跌破30元大關,但這並非關鍵壓力區,仍需觀察接下來市場對關稅政策的反應與政府後續談判進展,才能更精確研判臺幣下一步走勢。美國對臺灣20%暫時性關稅稅率,除了未來談判後續仍有變數外,其所附帶的條件或技術協議條文可能更值得注意,尤其可能牽動對特定產品分類的排除條款與認證機制,而我方在談判進度與應對措施上,預料將就產業影響、出口策略與經貿格局造成影響,對原本高度依賴自由貿易與靈活交易能力的臺灣企業而言,恐是更嚴峻的挑戰。
臺灣科技業面對美國新關稅短期內影響可控,但後續重點將放在臺幣匯率走勢以及美國消費市場的變化,未來的實質影響,將取決於新臺幣匯率走勢與全球消費市場。新臺幣若持續升值,將進一步侵蝕獲利;而美國終端需求若未能支撐價格轉嫁,雖對臺灣半導體產業影響相對有限,然而由於消費性電子產品終端價格恐因關稅提高而上揚,進一步抑制消費市場需求。更令人擔憂的是美方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政策的轉變,赴美生產的要求和美國巿場的重要性,其中成本及全球供應鏈雙重壓力皆需考量,無論如何都會增加臺灣企業營運難度。匯率發展趨勢與巿場景氣為企業營運成本的觀察指標,美國新關稅出爐後,必須密切觀察全球匯率變化,特別是日本、南韓等主要產業競爭對手的匯率變化,如今我方在新關稅稅率和是否有疊加稅率上,比日韓都落居下風,政府若在匯率上未能適時就巿場及產業需求進行彈性調整,將對我國企業在全球經貿競爭上遭遇更形艱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