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缺工趨勢下 我國因應策略芻議
文:郭振昌(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退休副教授)
壹、我國職缺狀況
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2022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職位空缺概況)統計結果:
一、2022年8月底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23萬個,較上年同月減少1.8萬個。
二、製造業職缺數7.7萬個,較上年同月減少1.3萬個,營建工程業職缺數1.9萬個,較上年同月減少6.4千個;住宿及餐飲業職缺數2.1萬個,年增1.4千個,金融及保險業職缺數9.7千個,年增1.9千個,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職缺數2.6千個,亦增1.2千個。
三、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職缺數較上年同月減少7.5千個,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亦減4.5千個。(行政院主計總處,2022a)
另勞動部為員工規模30人以上之事業單位辦理「2022年第4次人力需求調查」,相關調查統計結果摘述如次:
一、事業單位預計2023年1月底較2022年10月底人力需求淨增加5.1萬人
二、按行業別觀察,以製造業人力需求淨增加1.8萬人較多
三、按職類別觀察,以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淨增加1.6萬人較多,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淨增加1.4萬人次之:與2022年10月底相較,2023年1月底各職類人力需求以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淨增加1.6萬人較多,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淨增加1.4萬人次之,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淨增加1萬人再次之。(勞動部,2022)
貳、產業缺工的成因
一、長期觀察,我國總人口數自2020年起轉為負成長,15歲以上民間人口數則自2021年起出現降幅,人力供給之態勢已有轉變;
二、另檢視短期因素,美中貿易戰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加速全球供應鏈重整、經濟板塊重新排列;
三、復因政府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公共工程大量開辦及台商回流等因素影響,勞動力需求大幅成長;
四、近期更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各國實施邊境管制措施,導致營造業、製造業、照顧服務工作等行業外籍移工入境規模受到相當程度之管控。(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21)
參、缺工因應對策芻議
政府除了2021年12月27日提出「產業缺工專案推動方案」,另一方面,在2022年4月底也推出「移工留才久用方案」: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21年底產業缺工專案推動方案,其具體的措施包括:
一、掌握缺工需求
二、確認需求及評估啟動專案求才服務
三、規劃專案求才服務內容
由主責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分署依專案推動計畫召開工作小組會議,並視專案屬性或需求,邀請廠商代表、地方政府、職訓機構(含辦訓單位)、技能檢定機構、大專校院、職業工會及就業中心等與會,共同討論以下事項,並作成紀錄:
確定工作項目細部執行內容:
籌辦專案媒合說明會:由分署自辦或與產業相關公會合作,規劃辦理專案媒合說明會,並確認辦理時間、地點、方式及參加對象等。
規劃專案媒合服務:依廠商需求及合理勞動條件,規劃開發人力、徵才活動及篩選求職者推薦名單等服務內容。
確認客製化訓練需求:確認廠商缺工職種或職類、技能落差者之訓練需求後,依轄區資源辦理訓練服務。
盤點可運用之就業促進措施:依產業提供一般獎補助就業促進措施,並得視產業需求評估個別化之專案獎補助措施建議,提送勞動力發展署研議。
專案媒合宣導:規劃專案所需搭配之職缺資訊揭露或其他宣導方式。
確認分工事項:確認各工作項目分工及期程。
盤點適合的人力供給來源:
1. 求職登記民眾資料庫。
2. 近年勞動力發展署自辦、委辦或補助訓練課程之參(結)訓學員。
3. 取得技能檢定證照且尚未就業者。
4. 參加公共短期就業方案即將工作期滿者。
5. 大專校院、高中職即將畢業在校生。
6. 職業工會會員。
7. 外展就業服務人員開發潛在勞動力,含青年、特定對象(二度就業婦女、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原住民)等。
8. 其他可運用之人力供給。
建立各工作項目專責窗口:
確定各工作項目之專責窗口名單及聯絡資訊。
四、執行專案求才服務
召開專案媒合說明會。
執行專案媒合服務。
提供客製化訓練資源。
運用就業促進措施。
雇主僱用獎助措施:適用勞保及就保之民營事業、團體之缺工單位,僱用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之弱勢失業者,並連續僱用滿30日以上,得依僱用獎助規定每人每月發給雇主新台幣(以下同)9,000~1萬5,000元(按月計酬者)或每人每小時發給50元至80元(非按月計酬者)僱用獎助津貼,每人最長發給12個月。
勞工缺工就業獎勵:為鼓勵失業勞工從事特定行業(3K產業、照顧服務業及營造業)工作,其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就業,且符合相關規定者,每月發給5,000~7,000元就業獎勵,最長發給18個月,最高10萬8,000元。
勞工跨域就業補助:18~29歲初次尋職青年或具就業保險身分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失業勞工、失業連續達3個月以上或非自願性離職之失業勞工,可運用跨域就業補助措施,推介適用勞保及就保之民營事業、團體就業,勞工於連續受僱滿30日後,得依跨域就業補助規定申請異地就業交通、搬遷及租屋等補助。
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結合事業單位或團體提供職場學習及再適應機會,協助弱勢失業者就業準備及職場適應,弱勢失業者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評估推介參加,按基本工資補助職場學習再適應津貼,並補助用人單位行政管理及輔導費,以實際核發職場學習再適應津貼之30%發給,最長補助3個月。
個別化就業促進措施:勞動力發展署得針對特定行業或產業特性,評估訂定客製化專案獎補助規範,提供個別化就業促進措施。
2022年4月底行政院推出「移工留才久用方案」:
開放在台從事中階技術工作
■適用對象:在台工作滿6年以上的移工,及取得我國副學士(專科)以上學位的僑外生符合薪資或技術條件者,可由雇主申請為中階技術人力留用。
■薪資條件
產業類:每月經常性薪資逾3萬3千元或年總薪資逾50萬元(僑外生首次聘僱3萬元,續聘回歸3萬3千元)。
社福類:機構看護每月經常性薪資逾2萬9千元、家庭看護每月總薪資逾2萬4千元。
■技術條件
產業類或其他指定工作:符合勞動部彙整各部會所提專業證照、訓練課程或實作認定等資格條件之一,但經常性薪資逾3萬5千元者,免技術條件。
看護工作:應同時符合我國語言測驗及相關教育訓練課程資格條件。
■開放類別
產業類:製造業、營造業、農業(限外展、農糧)、海洋漁撈。
社福類:機構看護工、家庭看護工。
其他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之國家重點產業。
■名額核算
為保障國人就業,產業類個別雇主申請中階人力名額,不超過移工核配比率25%,且移工、中階人力及專業外國人合計不超過總員工50%。
申請永久居留
資深移工或僑外生從事中階技術工作滿5年,符合《入出國及移民法》相關規定,每月總薪資逾2倍基本工資(即5萬500元)或取得乙級專業技能證明,得申請永久居留。
但筆者認為:潛在勞動力如多達14萬5千人的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開始工作的怯志人口,與因照顧家人因素致無法進入勞動市場的約56萬人力,在相關適當鼓勵與照顧服務社會化後,即可增加可用人力資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22b);而且,近年來被詐騙至海外打工的青年與原住民等等,宜先充分運用。
此外,企業應透過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雙因素論留任保住現有員工:屬於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方面的因素(例如:挑戰性的工作、認可、責任)使員工感到覺得滿意;屬於工作環境或工作關係方面的因素(例如,地位、工作安全感、薪水、福利)使員工感到覺得不滿意。前者被赫茨伯格稱作激勵因素(Motivational Factors),後者被稱作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維基百科,2022)。
最後,自動化/科技化:解決勞動力短缺的最明顯方法之一是減少企業所需的勞動力數量。勞動力的減少降低了成本,並使營運更易於管理。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2a),111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職位空缺概況),https://www.stat.gov.tw/News_Content.aspx?n=2838&s=230506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2b),111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https://www.stat.gov.tw/News_Content.aspx?n=2799&s=230174
勞動部(2022),2022年第4次人力需求調查結果概況,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33/55721/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21),產業缺工專案推動方案,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33/48133/post
維基百科(2022),雙因素理論,https://zh.m.wikipedia.org/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