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詭譎多變的2022與2023年

詭譎多變的2022與2023年

文: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最近在觀察2023年的經濟並準備寫一篇詭譎多變的2023年景氣的文章,秘書助理們在打字的時候貼心的提醒說,您去年也寫過詭譎多變2022年的文章。的確,2022年與2023年景氣的波動非常大,2022年下半年景氣急轉直下,2023年上半年原本寄望全球景氣復甦,帶動臺灣的景氣,但事與願違,成長卻不如預期。當然,我們希望今年第四季如預期中的反彈回溫,不要再有詭譎多變的2024年。

 

20226~7月時,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然在50以上,但逐步降低。訪問廠商才知道庫存升、但新訂單趨緩,因此原物料、零組件堆積如山,解封之後3C產品的需求降溫,加上美中科技戰後,高階IC受到管制,而且美國半導體廠商在中國的營收下跌,也會影響臺灣半導體的代工商機。

2023年初,中國意外解封、重啓經濟,今年中國的經濟有5%以上的成長率。因此,廠商期待中國的急單,以及中國經濟成長全球成長的外溢效應,但不如預期,因為中國第一季成長率4.5%,其中3.1%來自內需,和以往投資、出口、內需的三駕馬車成長模式不同。原因在於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無法像以往一般,靠批地收入、創造盈餘,進而影響基礎建設、房地產的景氣。此外,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中國中央政府的債務占GDP接近300%,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也受到制約。使中國大陸對全球、亞洲經濟的擴散效應不如以往。

在美國方面,雖然第一季有不錯的表現,但在連續升息20碼之下,利率高達5%。而聯邦官方利率高達5%時,民間利率至少78%,民間房貸消費支出必然產生排擠效果。同時,高利率必將衝擊民間投資,加上美國GDP中有70%靠民間消費,一旦消費低迷必將衝擊美國經濟。因此不少專家預測下半年美國經濟下滑的機率超過50%以上。

歐洲方面,在俄羅斯戰爭後,石油危機導致通貨膨脹失控,歐洲央行不斷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膨。而利率不斷升高後,也衝擊投資、經貿,乃至整體經濟成長,英、德、法、義等國的經濟表現均不佳,甚至陷入停滯膨脹(經濟成長低迷,通膨卻居高不下的現象)。

 

在美國、中國經濟表現不如預期,歐洲經濟也在停滯膨脹壓力下欲振乏力,而日本經濟也表現平平。全球34經濟體呈現成長微溫,全球經濟的復甦也蒙上了陰影。展望未來,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為外冷內溫,必須依賴政府的刺激消費(例如鼓勵有錢人出來消費的口號、消費減稅)、鼓勵民間投資(透過投資抵減股利綠色轉型數位轉型商業自動化的投資,使擴大內需、擴大民間投資和產業升級轉型結合,畢其功於一役),加速公共建設的投資、鼓勵公營事業加快投資步伐,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才會有保住2%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