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美國會不會成為下一隻灰犀牛?

美國會不會成為下一隻灰犀牛?

文: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灰犀牛一般指的是顯而易見的危險,但是卻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美國於2023年第一季、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都在2%以上,第三季因為就業市場熱絡,非農就業人數超乎預期,預計會有3‍%以上的正成長。因此大家都對美國經濟充滿信心,認為美國經濟硬著陸的機會不高,儘管美國聯邦利率已經升至5.255.5%之間。而官方利率在5.255.5%之間,意味著民間的利率早就超過7%。如此高的利率不會對消費、投資產生重大的衝擊嗎?但樂觀的情緒依然,因為消費的情況大致還好,就業市場熱絡,失業率也在低點。

對美國如此樂觀的氣氛下,我們提出幾點反面的看法:

第一,高利率的遞延效果可能會開始反應。一般而言,利率水準提高,由聯邦政府、商業銀行,到企業、消費者會有1218個月的落後期,屈指一算可能要開始要反應了。目前美國信用卡的循環利率已經超過20%,美國民眾對比較貴重的耐久財需求已經開始下滑,民眾的卡債違約情形陸續出現。學貸的利率也是以聯邦利率為基準,由於疫情時間凍結學貸的支付,而最近又開始恢復支付,預計凍結一千億美元左右的學貸支出。再者,美國房地產貸款利率一向不低,雖然利率調高期間,不少的房貸利率採固定利率,不過,換約或是新買屋的房貸利率,一定會大幅攀升,進而對消費產生排擠效果。此外,最近以巴戰爭導致油價飆漲,加上一連串教師、汽車工人、醫護人員的罷工,也可能會推升工資的上漲,對通膨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根據聯準會的說法,高利率的時間可能會拖得更久,衝擊將會更大。

第二,美國產業發展表現兩極化。目前美國製造業表現不佳,但服務業表現相對比較熱絡,不過,服務業的表現仍以食衣住行育樂、觀光餐飲的表現較好。反之,手機、家電、筆電、面板等耐久財的消費相對比較清淡。

第三,臺灣出口廠商的反應。根據我們針對若干臺灣貿易商的調查,臺灣對歐美產品的出口至少跌了2030%,代表美國經濟復甦情況並沒有想像中強勁。不過,這可能也會因為美國對手機、筆電、家具等耐久財的消費降低,且這些產品是屬於亞洲國家出口美國的主力產品所致。

第四,美國的超額儲蓄即將用盡。由於疫情期間美國政府推出很多補助、津貼,而這些補助、津貼即將用光,也會對美國的民間消費產生比較大的衝擊。而民間消費占美國GDP高達7成,勢必影響美國GDP的繼續成長。

雖然有上述變數可能使美國經濟在2024年開始下滑,甚至衰退。但因為美國總統大選在202411月舉行,拜登政府不排除透過各種不同的財政支出、補助手段來繼續保持經濟的熱度,有利其競選連任。但這在政治循環的干擾下,景氣循環可能會繼續延續至2024年年底。不過,一旦政策干預力道下滑,反而可能衝擊20252026年的經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