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培育臺灣國際政經人才,勢在必行

培育臺灣國際政經人才,勢在必行

文:陳厚銘(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特聘教授)

 

近年來,隨著美中科技爭霸戰的不斷升溫,臺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包括技術、地緣政治和全球高科技佈局的競爭影響。在這複雜且動盪的環境下,臺灣企業迫切需要擁有全球政經視野的人才,以更深入理解市場、提前洞察機遇與風險,迎接未來不確定性的挑戰。

 

不久前,臺灣半導體領導企業臺積電率先宣布招募擁有政治經濟學、國際關係等博士學位的「商業情報分析師」,引起業界廣泛關注。此舉提醒其他企業,在當前複雜的環境下,必須考慮招募具有政治經濟學、國際關係等專業知識的人才,以更有效地因應各項挑戰。

 

然而,臺灣目前面臨國際政經人才的嚴重缺乏。為解決這個問題,臺灣大學計畫成立「國際政經學院」,致力培育具有全球政經視野、熟悉地緣政治與產業佈局、了解國際金融動態、精通新科技知識並具備戰略思維的領導人才。

 

「國際政經學院」的建立符合「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該學院將推出三個學程,包括政治經濟學位學程、財金學位學程、領導與管理學程,全部以英語進行授課,吸引多元背景的學生,包括一般生、境外生、雙聯學位生以及在職企業生。

 

然而,為確保學院的運作成功,有待前瞻性的頂層設計以及有效整合相關學院資源。例如,將「財金」和「領導與管理」兩個學程調整為「國際金融與全球治理」和「領導與國際經貿合作談判」學程,可避免與現有管理學院系所的重疊,同時滿足現階段臺灣對「國際金融」、「全球治理」和「國際經貿談判」人才的需求。

 

其中,國際金融人才是臺大「國際政經學院」合作企業中的四家金控公司所迫切需要的人才。而全球治理人才的培育範疇則包括全球氣候變遷、碳權交易、企業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ESGSDGs相關領域,透過培育這些專業人才以應對當前社會所面臨的多元挑戰。另外,「國際經貿談判與國際經營」人才,則是在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培養滿足國家需求的企業領袖,以及具談判技巧的國際經貿與國際經營人才。換言之,這些國際經貿與經營人才,除了需具備專業技能外,還需對跨國文化、各國的語文、宗教、歷史與社會發展等有深入的認識。

 

以「創新、包容、永續」為臺灣2030科技轉型的願景,「國際金融與全球治理」、「領導與國際經貿合作談判」學程不僅名稱與課程設計內容符合願景,更具有前瞻性。

 

綜合上述,臺灣大學「國際政經學院」計畫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項計畫以倫敦政經學院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為參考典範,致力於培育符合國家需求的國際政經人才。然而,於此同時也必須充分考慮臺灣獨特的政經環境和產業特點,將這些特質融入相應的課程,例如「半導體政治經濟學」,以深入探討臺灣半導體在地緣政治下的國際佈局策略。唯有如此,「國際政經學院」方能真正履行其培育國際政經人才的使命,成為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