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淺析人口紅利消失下鬆綁外籍移工政策-以服務業為例

淺析人口紅利消失下鬆綁外籍移工政策-以服務業為例

 

文:林詠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程主任)

 

經過三年的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經濟快速復甦,在後疫情時代,民眾對商品的需求強勁回升,各國產業人力供給失衡,普遍出現明顯的缺工情形。從美國、日本、韓國乃至東南亞各國,紛紛出現產業勞動人力不足的情形;而臺灣也不例外。

事實上,不論政府的統計資料或民間企業所揭露的數據皆顯示,臺灣產業勞動力缺乏的情形已長期存在。依主計總處「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起工業與服務業的職缺數維持在20多萬人,20232月職缺數為215,729個,職缺率為2.57%,顯示臺灣產業勞動力的缺口不小(圖1)。依民間104人力銀行的數據亦顯示,至202311月為止,工作機會連續9個月突破百萬大關,顯示就業市場的勞動人口不足情勢下,出現百業缺工的情形,成為我國勞動市場的重大挑戰。而yes123求職網十月公佈的「解封周年勞資動向調查報告」結果亦顯示,目前有超過八成五的企業處於缺工的情形,顯示產業勞動力不足已成常態。 

1 我國近十年工業與服務業職缺數與職缺率趨勢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料網2023[i]

 

因勞動力逐漸減少,需求與供給差距逐年擴大,已徹底改變以往人求事的勞動市場的規則,成為事求人的情形,而其中又以佔我國整體人力需求六成、在疫情後,內需需求強勁復甦的服務業最為嚴峻。服務業是人力密集的產業,產業型態重複性高、需要較多的體力,加上假日上班的關係,年輕人較不願意投入,服務業的人力缺口很難補足。目前我國同時面臨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衝擊,影響所及造成我國人口快速減少與工作年齡人口遽烈下降的情形下,人口紅利將於2028年消失,未來臺灣工作人口缺乏的情形將更加普遍,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隱憂。在我國人口紅利即將消失之際,政府對於服務業的外籍移工政策,應有更積極的作為。

 

高齡化、少子女化與人口紅利消失的衝擊

臺灣的人口危機是世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全球出生率排名的末段班。以2020年為例,臺灣總生育率僅0.99,遠低於可使總人口數保持固定的2.1替代水準。我國自2020年達到2,360萬的人口高峰後轉為負成長,依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我國總人口數至2070年,只餘1,581萬人,減少超過33%。依聯合國2019年的報告推估,臺灣人口數在2,100年將降至約1,100萬人,較現在的人口數大幅減少一半以上。在人口結構方面,2020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佔了16%2025年我國將從「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即20%的人口超過65歲以上。

同時,自1990年起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數相對充沛的人口紅利,則將於2028年結束。人口紅利期間指15-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較其他年齡人口充沛,以工作年齡人口超過總人口的三分之二(約66.7%),作為衡量對經濟發展較為有利之期間。依據國發會推估,我國15-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在2015年達到1,737萬的最高峰後開始下滑,2022年已減少超過百萬、下降至1,636萬人。預估臺灣在2070年的工作年齡人口將降至776萬人,較2022年減少860萬人、接近五成。此外,202045-64歲佔工作年齡人口的比率為42.1%,至2070年,將上升至48.1%,顯示未來工作年齡人口高齡化的趨勢將越來趨明顯。由上述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少子女化與人口紅利消失的趨勢下,所造成的產業勞動力不足,將對我國各項產業帶來極大的隱憂。

 2 我國工作年齡人口與佔比趨勢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23[ii]

 

疫情後服務業普遍缺工

服務業是社會的主力。臺灣2020年服務業佔臺灣整體人力需求約六成(58.6%),而其中批發零售、餐飲、旅宿、運輸物流、資源回收等約佔整體需求的三成左右。服務業是我國就業機會最多的產業,且就業人力以年輕人為主力;不過多數服務業工作重複性高、動作簡單、需要體力且常須在極短時間完成的辛若工作,加上周末假日的上班型態,越來越不受年輕人的喜愛。在後疫情時代,我國整體就業環境有了極大的改變,目前的就業型態更形多元,加上近年勞動力的缺口,使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服務業因薪資較低,在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下,更加不願意投入服務業;因此,服務業的人力不足的現況很難改變。現今年輕人的生活型態有了明顯的改變,他們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品質的平衡。服務業因為辛苦、壓力大,在選擇機會較多的情形下,產業缺工的情形未來不會是個案,將成為產業復甦的障礙。

雖然我國服務業缺工嚴重,產業界也不斷要求政府盡速開放移工,以填補產業人口空缺,但勞動部部長許銘春指出,服務業目前約有六成國人就業,開放移工須謹慎思考是否衝擊到國人的就業機會;同時認為解決服務業缺工,應從調漲薪資與提升中高齡勞動人員的方向著手。不過在許多國家,勞動力的增長來自移民或移工已是常態,期待由本國勞動人口完全滿足服務業的需求不切實際。在整體勞動市場中,本國勞工與外籍移工原本即是互補的關係,外籍移工應投入就業機會多、工作環境、勞動條件薪資環境較差的產業,這也是其他國家行之有年的做法。以目前我國的整體就業市場已出現普遍性的缺工情形,加上臺灣高齡化、少女子化的進程,與人口紅利在2028年消失,未來的工作年齡人口將持續大幅下降。因此積極開放服務業引進外籍移工來填補勞動力不足的服務業缺口,已是不得不採行的做法。

 

政府應儘速鬆綁服務業外籍移工政策

疫情後缺工的海嘯席捲全球,有過半的企業面臨著人才不足的窘境,人力短缺更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性挑戰,而臺灣也不例外。我國工作年齡人口自2015年達到最高峰之後,因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趨勢,使勞動人口逐年減少。勞動力是經濟成長的基礎,也是發展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臺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趨勢下,人口紅利消失的速度比原先預估更快,在面對2028年即將消失的人口紅利環境所造成的勞動人力不足情形,整個社會與經濟的負擔也相形更重。目前服務業約佔國人就業的六成,是勞動力需求最大的產業之一,人口紅利消失後,服務業的人力需求與供給失衡將逐年擴大。因此,政府應該採取更為積極、開放的移工政策,以補充我國服務業勞動人力不足的問題,以維持國家的經濟成長動能。

我國在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人口環境下,勞動人口長期趨勢將一路下滑,依國發會估計在2030年臺灣將缺少40萬勞動力,加上政府在推動重點產業下,青年就業偏好高科技與高薪產業,造成科技業向製造業與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力,造成服務業的勞動力缺口。服務業是人力密集的產業,目前不論在餐飲、旅宿、運輸物流、批發零售或資源回收等行業普遍缺工嚴重,在人口紅利即將消失的情形下,政府應更積極的開放服務業移工,以因應工作年齡人口不足的挑戰。

綜觀世界各國引進移工補充勞動力的缺口已是常態,在國際間引進移工投入就業機會較多且勞動條件較差的產業也有許多先例。我國在高齡化、少子女化的大趨勢下,期待由本國勞工完全滿足服務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