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哪個結構最耐震?耐震幾級才安全?其實建築安全不能只看單一部分!

哪個結構最耐震?耐震幾級才安全?其實建築安全不能只看單一部分!

文:戴雲發(Alfa Safe耐震系統工法創辦人、社團法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

  近期鄰近國家中國、日本又相繼發生大規模地震,傷亡與損失慘重,倒塌的建築對於地震抗震韌性要求再受質疑。而同是處於地震帶的臺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帶,因地殼不穩定地震十分頻繁,地震自然也成為了臺灣人的宿命,且未來必然也將面臨大規模地震的發生。

正因如此,民眾與購屋者自然會關心建築物的抗震能力與居住安全,像是哪一種結構住起來較耐震安全?哪個建築可以避免地震搖晃造成裂漏水問題?建築的耐震係數愈高越好嗎?諸如此類的問題,是最常被民眾詢問到的。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強調,當地震發生時,建築物是否會受地震產生影響的關鍵,其實是在於「建築物的結構安全」。而「建築物的結構安全」包含兩大重點-「優良的結構規劃設計」及「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必須是這兩大要點同時做到,才能建造出百年安全、安心的耐震好宅。

  目前臺灣常見的建築結構形式包括RC(鋼筋混凝土結構)、SRC(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及SC(純鋼骨結構),無論是何種結構工法其實都可以達到一定水準的安全抗震,關鍵是如何依個案設計適當的工法,並精準確實施工,這樣才能發揮安全效益。


  其中,高樓層建築採用SC結構,組成較軟、韌性較強產生的變形較大,且SCSRC都有鋼骨和RC外牆鋼筋混凝土施工連結不易執行的問題,若再因風吹或地震產生搖晃時日一久,建築物的外牆容易因為相對變形大而產生龜裂,因此外牆的「防裂防漏水性能」與「施工品質」就相對重要。牆雖屬次結構,但也是建築抗震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牆體端部與轉角處的規劃設計與施工應做確實,使牆筋綁紮更加堅固、鋼筋間距整齊一致、保護層厚度足夠,確保牆體達到防裂、防漏水且抗剪力更佳之能力,總體提升房屋結構安全、抗震力與耐久性,建議建築物的防水年限不應只有一~三年,應以十年以上保固為目標,為居住者的生活做好把關。

 

▌目前採用SRC結構建案搭配國家發明金獎認證的「Alfa Safe系統牆工法」,鋼筋間距整齊一致,防裂、防漏水且抗震韌性佳,業界使用後防水保固年限都拉長至10~15年。

  建築物銷售上,確實也有聽聞以提升結構設計抗震級數,來為其建築安全品質作宣傳。  921大地震後,建築本身規範的「耐震係數」逐年修改調整,各地的耐震係數都不同,有些因為是否靠近斷層、是否鄰近山區,耐震係數就會有所不同,不過,同樣的耐震係數,即便是同樣樓高的建築,也不代表房屋的結構會是完全一樣的,例如,臺北盆地土壤軟弱,結構設計規劃時則應考量土壤液化及盆地效應問題。另外,提升耐震係數設計其梁柱鋼筋已經相當密集,梁柱尺寸也非常的大,倘若為增加耐震級數將每支或部分梁柱鋼筋平均略增加一些,在施工上就是將原本已經很密集的鋼筋數量再往上增加,施工作業是否容易執行,還有待商榷。其實只要是符合法規所規定的「耐震係數」規範來做設計,若設計的抗震又安全,那就可達到抗震安全的需求了。

  

▌當設計鋼筋間距太小時,石粒被卡住無法隨拌合體自由流動,就會造成混凝土無法充分包裹鋼筋,這樣鋼筋就無法發揮結構設計上所須達到的強度效果。

   然而,建築安全尚包含了結構、混凝土及鋼筋等許多施工品質環節,除了鋼筋之數量之外,更重要的是鋼筋施工品質及鋼筋、混凝土建築材料的好壞,若放一堆沒有辦法真正發揮力量強度的鋼筋,不但對建築安全沒有幫助,反而因為鋼筋太密造成混凝土澆置不易而產生蜂窩現象,對於建築安全而言,反而未蒙其利會先受害。因此,絕對不是一昧的提升「耐震係數」就一定安全,惟有每個工地可以同時將每根鋼筋的施作位置及彎鉤都做到精準定位,每根鋼筋的強度才能完整發揮。

  每一次地震都考驗著建築物對於天然災害的承受度,考慮周延的優良規劃及好的施工品質才能確保日後房屋結構是否安全,落實安全品質透明化的執行,才能讓人民居住安全安心,這是最重要的。